总第257期 外交学院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简报
发布日期:2014-06-09
来源:教务处
访问量:
外 交 学 院 教 学 简 报
2013-2014学年第10期
2014年6月9日 教 务 处 总第257期
外交学院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
2014年5月21日,外交学院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在展览馆路校区419报告厅举行。会议由教务处高飞处长主持,江瑞平副院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各教学单位领导、青年教师参加了会议。
师资队伍建设关系高校的教学水平和长远发展,我院每年定期组织召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迄今已培养出一大批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和教学骨干。此次会议邀请到国际经济学院张翠珍副教授、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陈涛副教授、国际法系李红勃副教授、外语系马铭老师和英语系李金仙副教授等五位老师,围绕教师的职业操守、教学方法、教学心得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张翠珍副教授结合生活趣事谈了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她认为,教师是被尊称为老师的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完全渗入学生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教师要将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她)的学生,如同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平等地交流。
外交学系陈涛副教授从课程定位、授课经验、课件制作三个方面分享了她教课的经验和感受。她认为,教学中要多与其他老师和各个部门沟通,对学生则要做到真诚,对教学工作要做到全心投入。
国际法系李红勃副教授指出,讲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一名真正能承担起教书职责的好老师,要重点关注业务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他强调做老师是一个良心活,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付出热情和精力,倾注爱和心血。
外语系马铭老师谈了自己十多年教学经历,谈到本科教育要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这种转变包括定位的转变以及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转变。
英语系李金仙副教授则以“互联网时代的英语课堂教学重构”为主题,从微观角度详细谈了转变思维、重构课堂对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操作方法。她首先提到了互联网时代对当前教育思维的冲击。随后,李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她目前正在尝试运用的“任务性教学”和“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方式,并谈了她使用新教学模式的个人体会和感受。
最后,江瑞平副院长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此次交流会表示高度肯定,同时指出在师德和教法方面五位教师的汇报各有特点。他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选择这样一份职业,就要有一份责任心。责任心是一切事情成败的关键,对每一位进入大学即将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尤为重要。江副院长鼓励各位教师在今后工作中提高认识,不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努力改善教学水平,服务好学院教学工作大局。
教务处
201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