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本科课程评估方案
发布日期:2014-07-01
来源:教务处
访问量:
第一条 评估目的
课程建设是我院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之一,是抓好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院“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最优秀的外交外事人才”这一办学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课程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二条 课程评估和建设的目标
1.有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和较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课程带头人。
2.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大纲、完备的教学日历和教学辅导材料,包括电子教案、习题集(库)、试题集(库)、CAI课件(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CAI课件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即利用计算机集成大量的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料,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素材,形象展现课程内容,虚拟实验过程,交互练习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再现传统教学不能表述的内容,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CAI课件包括:教师的电子讲稿、电子版案例分析、教学展示、交互式的作业习题、网络课件等)。以及其他教学资料等。选用合适的教材并指定相应的教学参考书。
3.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改革的意识和理念,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内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积极的思维,注重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养成,特别注重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良好。
4.注重教学研究。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安排合理。在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教学改革、因材施教、素质培养、教书育人等方面,目标明确,有改革、有创新,措施有力,行之有效。
5.有实践要求的课程应重视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应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开出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实验符合大纲要求。开放实验室,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良好。
第三条 课程评估及其标准
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9项,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低于C级的为D。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优秀:A≥12,C≤2 良好:A+B≥12,D≤1 合格:D≤3
第四条 课程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内涵说明
|
主要观测点及等级标准
|
A
|
C
|
1.
教学
指导
思想
|
1.1课程的目标定位
|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确定课程的培养计划、建设目标、类型、层次
|
定位准确,建设目标明确,发展规划落实,与前、后期课程有较好的衔接
|
定位较准确,建设目标较明确,发展规划落实,有一定效果
|
1.2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
|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改革目标明确
|
注重教学研究,有创新、有特色,措施有力,行之有效,质量意识强
|
注重教育观念的学习研究,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
2.
师
资
队
伍
|
2.1任课教师情况
|
教师情况指教师的年龄、职称、学位等。如只有一人授课,则达到其中一项即可
|
60岁以下教授、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40%。
|
60岁以下教授、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20%。
|
2.2教师资格与上课率
|
教师资格是指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职务;新教师应通过岗前培训;
|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占100%;如是教授、副教授近3年均为本科生授课
|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90%;教授、副教授近3年为本科生授课率≥95%
|
2.3青年教师培养
|
青年教师指35岁以下的教师
|
奖惩政策落实,效果好,有明确的进修计划、都能担任本课程的全部讲授工作
|
有政策、措施,60%以上青年教师有明确的进修计划、并能担任本课程的全部讲授工作
|
2.4教师风范
|
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学质量高
|
好,典型事例多
|
较好
|
3.
教
学
管
理
与
建
设
|
3.1教学管理与质量保证监控系统
|
包括目标确定、主要教学环节有质量标准,教学文件按时上交、评估信息的收集反馈有保证等
|
管理制度严格、教学文件齐全,形成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和评估,有记录;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
管理制度、教学档案基本齐全;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初步形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开展教学建设工作
|
3.2双语教学
|
采外文教材、且外语授课课时达该课程总学时50%以上(外语课除外)
|
采用双语教学,教学效果好
|
采用双语教学
|
3.3教材建设
|
|
教材建设有规划、措施;积极引进适宜的原版教材和获省部级以上奖教材
|
选用获省部级及以上奖的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40%
|
4.
教
学
改
革
|
4.1教学改革立项
|
|
有国家级或省部级立项的教研课题或教材出版计划
|
有学校立项的教研课题或教材出版计划
|
4.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
|
改革有总体思路,计划科学合理,配套措施得力,执行情况良好,成绩显著
|
有思路、计划与措施,有一定成效
|
4.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
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即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
|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成效显著;有自行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效果好
|
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有多媒体课件
|
4.4考试方法改革
|
|
积极改革考试方法,注重考查学生能力,用试题库命题,教考分离,密封阅卷,成绩完全符合正态分布
|
考试方法有所改革,成绩与正态分布要求相差不超过5分
|
5.
学
术
水
平
|
5.1论文与专著
|
立项和获奖项目是截止到上一个评奖年度
|
近2年来,教师平均每人发表科研论文2篇;有获省部级及以上奖的教材
|
近2年来,教师平均每人发表科研论文1篇;有获校级及以上奖的教材
|
5.2科研水平与成果
|
立项和获奖项目是截止到上一个评奖年度
|
近2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
|
近2年承担校级科研项目;获得校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
|
6.
教
学
效
果
|
6.1教学质量
|
反馈意见是指检查任课教师授课质量的全部信息
|
领导、专家和学生听课评分均高于全院平均分
|
领导、专家和学生听课80%以上高于全院平均分,无低于3.0的
|
6.2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
在有可比较的考试与竞赛中的成绩或在专家组抽测、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成绩
|
学生水平高
|
合格
|
6.3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情况;校级及以上奖的科技文化作品或正式发表的论文或文章情况
|
培养学生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有正式发表的论文或文章,或有省部及以上科技、学科竞赛奖的年均学生比例≥3%
|
培养学生有思路、有措施、有效果;有正式发表的论文或文章,或有学校及以上科技、学科竞赛奖的年均学生比例≥1%
|
6.4教学成果
|
教学成果奖或教书育人奖是截止到上一个评奖年度
|
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
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