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

推进习近平外交思想“三进”的路径探讨

推进习近平外交思想“三进”的路径探讨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是铸魂育人的首要任务。加强理论武装是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只有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铸魂育人的首要任务,将党的创新理论“从外面灌输进去”,武装头脑,淬炼灵魂,才能真正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以立德树人、服务外交为根本任务,培养高层次外交外事人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外交学院按照外交部和教育部要求,积极探索推进习近平外交思想“三进”工作,形成了既具有外交学院特色又能够应用推广的教学实践经验。

外交学院是国内高校最早开设习近平外交思想课程的高校,2020年为研究生开设“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专业必修课,2021年为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课程,实现了本硕博全覆盖。法学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也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了将专业教学与习近平外交思想相结合的课程,包括《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国际法实践》《习近平外交思想与经济外交》。

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既具有高度政治性,又具有高度学术性。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于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专业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推进习近平外交思想进相关专业课程具有紧迫性。这既是推动构建中国相关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需要,也是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需要。

习近平外交思想“三进“实践的具体成果包括:一是主持编写了适用不同专业课程的习近平外交思想教材和讲义;二是探索了在不同专业课程中习近平外交思想有机融入的路径;三是建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进课堂的教学资源库和录制教学示范课;四是作为牵头单位,在教育部统一部署下,正在协调全国36所高校推进习近平外交思想进课堂工作。

一、主持编写习近平外交思想教材和讲义

主持编写中宣部马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外交思想概论》和教育部部署的《习近平外交思想专题教学讲义》。两部教材侧重不同,《概论》是全面介绍习近平外交思想核心要义,可用作政治学类、思想政治教育等本科专业的“习近平外交思想概论”、“中国外交”等课程教材;《讲义》则聚焦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组织。

《概论》以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核心要义为主线编写教材,全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具体包括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等。《概论》突出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为这一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讲义》则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编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回答了我们应当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所有“涉外的”“国际的”专业课程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选择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课程,一方面能够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帮助形成开阔国际主义视野。另一方面通过与专业课相关内容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二、探索习近平外交思想进入课堂和融入专业课的路径

在外交学院,政治学类和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都开设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专业必修课。习近平外交思想能够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根本问题,特别是了解中国主张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政治学类本科专业课程中,如中国外交、外交学概论、外交谈判、经济外交、全球治理等课程都能够有机融入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容。

另外,我们还探索如何将习近平外交思想与经济学、法学类本科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入。在教育部统一部署下,2025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牵头推动习近平外交思想进专业课程工作,经过实践探索,我们对选择哪些内容进课程,进入哪些专业课程以及如何进入这些课程有个更明确的认识。在外交学院,经济学类专业开设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与经济外交专业课,法学专业开设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国际法实践专业课。

就法学专业而言,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国际法课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丰富和推动国际法相关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引。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确义利观、新型国际关系、真正多边主义、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关系法治化等理念,都应当成为中国国际法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思想资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也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法,包括创立国际调节院、提出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中国方案等。
就经济学专业而言,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关于国际经济秩序、全球共同发展、发展与安全关系等重要理念,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外交实践,都能够有机融入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专业课程。

三、注重实效,建立教学资源库和示范课

抓住各专业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实时更新国际热点案例,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思想理论与知识实践相结合。教学上注重问题导向,强调习近平外交思想进课程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从对现实世界问题的思考中产生的,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在教学中也应当坚持问题导向,丰富教学资源和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四、推广应用

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全国相关院校推进习近平外交思想进课堂工作。2025年春季学期,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一起启动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进课堂的试讲工作。试讲工作覆盖了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的本科专业,开展专题教学26次。2025年4月24日,徐青森副部长率队到外交学院听课调研,对打磨讲义和试讲工作提了具体要求。秋季学期,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全国相关36所院校推进习近平外交思想进课堂工作。试讲高校试用了我们组织编写的《习近平外交思想专题教学讲义》

利用教育部习近平外交思想虚拟教研室平台,开展教学交流和教学示范,已经组织3次相关教学经验交流和示范。来自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6所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同志参加教学研讨,总结交流春季学期《习近平外交思想专题讲义》试讲经验,部署秋季学期的推广工作。依托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平台,定期开展跨校集体备课,组织外交领域专家、专业教师、思政骨干组建教研团队,围绕讲义核心要点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进行深度研讨。

秋季学期,拟进一步发挥牵头单位作用,搭建教学观摩云平台,通过直播授课、说课评比等方式,促进试讲高校间经验共享;建立常态化学术研讨机制,聚焦外交思想与学科建设的结合点,开展专项课题研究。通过构建“研究—教学—反馈”的机制闭环,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水平。会同试讲高校制定教学示范课建设标准,重点把握三个环节:一是严格遴选机制,优先选择教学评价优秀、课程融合度高的试讲课程进行录制;二是规范录制流程,建立“说课—授课—点评”三位一体的录制模式,确保示范课程兼具理论深度与教学示范性;三是强化成果应用,将示范课程纳入教师培训体系,通过观摩、模仿、创新的三阶段培养,推动形成“一校示范、多校受益”的辐射效应。

五、解决的教学问题

有机融入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是进入各学科的专业课程中,进入不同学科的难度是不一样的,需要提高针对性,找到习近平外交思想与各专业课程的对接点。从外交学院实践来看,习近平外交思想可以也应当进入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外交学、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民族学、外国语、传播学等本科专业的相关课程,包括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法、世界经济、国际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区域国别等专业课程。

教学组织问题。专业课教师可能没有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外交思想,因此习近平外交思想进入专业课堂需要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在教学组织上,应当建立习近平外交思想专家、专业课任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参加的集体备课机制。通过集体备课,任课教师可以准确掌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确定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哪些内容进课堂,找准与专业课的结合点。

教学资源问题。自2023年以来,我们推进相关教学资源建设:一是制定案例编制标准,建立包含国际法实践、全球经济治理、文化交流等模块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案例库;二是汇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学术研究成果,形成理论阐释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参考资料集;三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整合试讲高校优质课程视频、教学课件及案例素材。

六、育人成效

本课程已经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提供了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参与各类相关科研工作和外事工作的积极性。其中,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全国公共外交研究生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本科生积极参加一带一路论坛、中欧人才论坛、高端发展论坛、发展高层论坛、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志愿服务工作和实习活动。

七、重要媒体采访



2023年10月16日,王帆院长在《环球视线》栏目解读本届“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的变化发展与丰硕成果,

分析“一带一路”对于解决世界和时代之问的贡献与作用



2023年8月,王帆院长做客中央电视台《环球视线》栏目,解读习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八、重要报纸发表



2025年4月21日,王帆院长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携手开创亚洲新未来》



2023年8月5日,凌胜利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美国加剧亚太分化对抗是逆时代潮流》



2025年4月3日,王秋怡副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以中国担当助力世界进步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九、论文成果展示



王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协调、变革与完善》,《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1期,并被《新华文摘》2022年第8期全文转载



王帆:《202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环球同此凉热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当代世界》2025第1期



王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国际战略观解读》,《国际观察》2024年第6期

王帆:《中国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的理念、原则和实践》,《外交评论》2024年第1期



凌胜利:《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逻辑与实践伟力》,《当代世界》2024年第10期



凌胜利、王秋怡:《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角色》,《外交评论》2023年第2期